首 页关于我们专业领域律所动态律师风采法律法规成功案例法律新闻联系我们
法律新闻
愿类似悲剧不再发生
发布日期:2019-07-19 15:14:43 作者:陕西德尊律师事务所
7月17日上午,遵照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签发的死刑执行命令,对在2018年除夕之夜连杀三人的张扣扣执行了死刑。 这本来是一个理所当然的判决结果,但没想到直到今天依然有不少网民抱着“为母复仇”的说法不放,对张扣扣施以“同情”,甚至指责法院的判决不公。“张扣扣杀人案”给我们带来很多深层次思考。 首先,不能把张扣扣个人的不幸与他应承担的法律责任混为一谈。不少人同情张扣扣,其实是同情他的个人遭遇。张扣扣13岁的时候亲眼目睹了母亲被害,这给他后来的人生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的确值得同情。但是他的不幸能够成为杀人的正当理由吗? 从最高法院复核书中我们可以看到,张扣扣连杀三人的做法极其残忍,而且在除夕这个万家团圆之夜连续杀人,也给社会带来了极为恶劣的影响。 同情的归同情,法律的归法律。依法对张扣扣执行死刑是他凶残杀人行为所带来的法律后果,与他的个人经历无关。我们可以同情他的不幸,但这种同情要与他应当承担的刑事责任区分开来。把两者混为一谈,必然陷入善恶是非不分的泥潭。 其次,媒体对热点案事件报道要承担社会责任。早在2018年“张扣扣杀人案”刚刚发生的时候,就有媒体在事实不清的情况下,简单地将此案定性为“为母复仇”,这一说法在一定程度上误导了舆论,致使相当一些受众为张扣扣打抱不平,这种态度和观点甚至一直延续到现在。 随着越来越多的案情被公开,人们逐渐看清了,这并不是一起单纯的“为母复仇”案,其背后有着相当复杂的原因和背景。在最高法院的死刑复核书中,两次提到张扣扣多年工作和生活不如意,心理失衡。应该说,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解释清楚张扣扣“为母复仇”的动机,转嫁心理危机、宣泄不满才是张扣扣“为母复仇”的主要原因。但是由于此前媒体对张扣扣“为母复仇”的报道给人们留下了先入为主的印象,已经很难再从根本上扭转了。 当前,一些媒体为了吸引眼球,赢得受众,往往对热点案事件做片面甚至不真实的报道,给公众造成的消极影响很难消除,也往往让司法机关陷入被动。所以,媒体必须承担起自己的社会责任,新闻报道,特别是对热点案事件的报道,要严守客观、真实的底线。 第三,热点案件永远是生动的公共普法课。不可否认,当前,报复泄愤、私力救济,在一些人中依然很有市场,他们把社会当成江湖,打打杀杀,快意恩仇,自以为是豪侠仗义。但是,法治国家、法治社会,不允许滥用私刑,无论有什么恩怨都不是犯罪的理由。 张扣扣案是一个社会热点案件,最高法院最终核准其死刑,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震撼,也无疑让这个案件变成了一堂生动普法课。各地司法机关和普法部门应该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强化人们的法治观念和法治意识,让全民守法成为自觉。 凡是过去,皆为序章。随着张扣扣的伏法,此案也划上了一个句号。人们将会继续面对新的热点案件,如何在一个个热点案事件中将法律事实说清楚,将法理说透彻,仍然是新的课题。愿张扣扣案的教训真正为人们所汲取,愿类似的悲剧不再发生。 (转自中国普法网)
 
  友情链接
声明:本网站所登法律法规及有关政策文件仅为学习参考,如引用,请以国家正式文件为准!
版权所有: 陕西德尊律师事务所 Copyright 2009-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20220046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