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律新闻 |
|
推动中小学校法治教育做到“四落实” |
发布日期:2019-08-08 09:05:18 作者:陕西德尊律师事务所 |
“新中国华诞七十年,翻天覆地创新篇。爱党爱国爱人民,民族复兴大任担。刻苦学习不怕坚,坚定理想和信念。生活节约要勤俭,自强自立好少年……”7月30日,在山东省济南市高新区第一实验小学德雅大讲堂,来自三年级八班的吴海洋正在朗诵自编的童谣《中国少年》。为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小学开展了“文明行为童谣传唱”主题实践活动,此次活动征集的108篇童谣,全部由学生们自己编写。这只是济南市高新区第一实验学校推出的“法治校园年”系列活动中的一项内容。“建设法治校园、培养法治思维,核心就是要把孩子们的品行培养好。将来无论孩子们如何发展,拥有法治思维对孩子们都有着深远的影响。”高新区第一实验学校校长常宝亭认为,学校有意愿也有能力做这种尝试和努力,建设法治校园,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法治思维,让他们学会用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用法律的意识来处理遇到的各类问题,法律在心中,德雅品正行自远。“七五”普法以来,山东省普法办会同山东省教育厅等部门深化法治进校园活动,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青少年法治教育格局。广泛开展争创全国青少年普法教育示范区和零犯罪学校活动,推动大中小学校法治教育课时、教材、师资、经费“四落实”,让法律走进学生心中。截至目前,全省建立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3689个,98.5%的中小学校配备了法治副校长。“少年强则国强。近年来,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工作是全省普法工作的重点。我们致力于积极构建全方位推进、全领域覆盖的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格局,创新青少年普法宣传教育路径,为青少年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山东省司法厅副厅长朱晓峰告诉《法制日报》记者。“关注每一个孩子的全面发展。”“让学生开心、让家长放心。”在国家提倡素质教育的档口,家长在关注学校教育质量的同时,对学校的教育环境也有了更多的期望。尤其是近年来校园违法犯罪现象对青少年学子造成了一些不利影响,对家长也造成了很强的心理恐慌。如何让青少年拥有辨别是非的能力?如何让青少年拥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如何让家长放心?济南市高新区第一实验学校作了有益探索。邀请公安局网警开展《安全文明使用网络》主题活动;走进人民法院青少年法治教育中心参观学习;交通安全法治讲座;道德与法治研讨会;“我来当法官”模拟活动;每天五分钟学习普法教育校本课程;利用安全教育平台、学宪法教育平台、禁毒平台进行法治教育的学习……记者翻开该校“法治校园年”工作配档表,看到每个月都有三到五项与法治相关的活动。“通过参加学校组织的这些法治活动,我的知识面得到了很大拓展,思维方式、行为习惯相比以前有了很大改变。”高新区第一实验学校五年级一班的尉楚菲说,一定要珍惜学习机会,积极思考,勇于实践,严于律己,做一名学法、用法、守法、护法的好学生。家长同样对此类法治活动表示认可。三年级八班武悦晗的妈妈告诉记者:“不仅让孩子们明白了法律的重要性,还学会了怎样更好地跟同学相处。虽然家长也经常把安全挂在嘴边,可法治课上生动的例子给了孩子们更深刻的警示。通过学校讲座、老师授教、家长言传相结合的形式,一起来守护孩子们的身心健康,提高孩子们的法律意识。”为了让“法治校园”制定的一些活动和措施更加贴近学生,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学校全体教师将法律知识的学习作为业务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学习宪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还利用学习强国App中的“法纪”模块以及视频学习中的“法治”模块,进行学习、评论、分享。同时,学校在校园里充分利用展板、LED屏幕、国旗下讲话、班会、手抄报等方式进行法治宣传教育。“以前上道德与法治课,老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玩,根本听不进去。如今,课程内容丰富、生动、直观、形象,学生喜欢听,老师讲着也带劲。”作为二年级道德与法治的任课老师,张雪茹对这些年学校开展的“法治校园”系列活动深有体会。“通过建设法治校园,丰富法治宣传教育形式,增强学生的实践性、体验性、趣味性以及互动性,让学生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学习,有利于培育青少年学生对法律的信仰,优化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环境,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山东省司法厅普法与依法治理处处长刘鲁平说,高新区第一实验小学推动法治校园建设落地实施,起到了较好的示范作用。“青少年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未来,切实提高广大青少年的法治思维和法律素质,是全民守法的重中之重,是全面提升公民法律素质的源头工程。”山东省司法厅厅长解维俊指出,全省将继续抓好青少年“关键群体”的法治宣传教育工作,为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培养合格接班人。(转自中国普法网)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