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关于我们专业领域律所动态律师风采法律法规成功案例法律新闻联系我们
法律新闻
莫把“打假”当成生意
发布日期:2019-12-13 08:36:32 作者:陕西德尊律师事务所

  由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新发布的《市场监督管理投诉举报处理暂行办法》,将于2020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12月10日,市场监管总局网监司相关负责人对《办法》进行了解读。

  《办法》中的两个规定引发媒体广泛关注:一是《办法》允许匿名举报,鼓励经营者内部人员依法举报;二是《办法》规定,非为生活消费需要购买、使用商品或接受服务的投诉不予受理。

  允许匿名举报,特别是鼓励经营者内部人员依法举报经营者的违法行为,对进一步完善和规范市场监督管理投诉举报工作,保护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合法权益具有重要意义。堡垒都是从内部攻破的,真正了解商家经营情况的都是经营者的内部人员,鼓励这些人举报经营者的违法行为,无疑是在经营者内部设了监督员,让经营者不敢,也不能违法。在鼓励经营者内部人员举报违法行为的同时,《办法》还特别强化了对举报人的保护力度,依法保护举报人的合法权益。

  而另一个问题则涉及到了人们普遍关心的“打假”。依照新规,以“打假”等名义实施的恶意投诉举报索赔将得不到支持。

  “知假买假”“职业打假”一直都是一个很有争议的话题。“知假买假”者是否属于消费者?其行为是否属于正常的消费行为?各方认识不尽一致。在司法实践中,各地法院的判决也不一样,有的支持了“知假买假”者的索赔;有的则不然,甚至把这种行为认定为欺诈。

  客观地说,“知假买假”是一种游走于法律边缘的行为,虽然不能一概斥之为违法,但不得不承认:明知商品是假货却大量购买,之后再以索赔为目的要挟商家,的确有主观上的恶意,而且还有钻法律空子之嫌。在我国改革开放初期,法治不健全,市场上以次充好现象高发、假冒伪劣产品泛滥,这一时期“知假买假”在某种程度上填补了市场监管的不足,也赢得了消费者的支持。但是,随着我国法治建设的推进,市场监管力度和水平不断提升,在市场秩序明显好转的情况下,“知假买假”行为的正当性就显得有些不足了,特别是当“职业打假”逐渐演变成一种黑灰产业,开始采用违法手段的时候,这种行为不但难以得到消费者的理解,而且还可能触碰法律高压线。

  《办法》中关于“非为生活消费需要购买、使用商品或接受服务的投诉不予受理”的规定,显然对“知假买假”“职业打假”是一次警示,消费者的合法权益需要依法维护,法律不是牟利的工具,莫把“打假”当成生意。

 
  友情链接
声明:本网站所登法律法规及有关政策文件仅为学习参考,如引用,请以国家正式文件为准!
版权所有: 陕西德尊律师事务所 Copyright 2009-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20220046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