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3月12日举行新闻发布会,就近期热点回应了社会关切。
疫情发生后,制售假冒伪劣口罩等防护用品的行为屡屡出现。2月7日,市场监管总局等八部门联合印发紧急通知,部署开展打击整治非法制售口罩等防护产品的专项行动。
市场监管总局执法稽查局局长杨红灿介绍说,一个多月以来,全国市场监管部门在打击非法制售口罩等防护用品专项行动中出动执法人员700万人次,检查经营者897.5万户次,查获问题口罩8066万只,累计查办非法制售口罩等防护用品案件2.7万件,罚没款2.3亿元,移送公安机关案件598件。
杨红灿强调,市场监管部门将继续推进专项行动,对制售假冒伪劣口罩等防护用品的违法行为“严惩不赦”。同时将与公安机关密切配合,加强行刑衔接,向公安机关通报、移送涉嫌犯罪的案件线索,追究其刑事责任。
优先办理熔喷布价格投诉举报
近期以来,有媒体报道称,口罩的核心原材料熔喷布价格出现异常波动,从疫情前的每吨2万元左右,上涨至每吨几十万元。
对此,市场监管总局价监竞争局一级巡视员陈志江回应说,熔喷布价格过快上涨问题的确存在。随着口罩产能不断增加,熔喷布产量没有及时跟上,造成一定供需矛盾。与此同时,一些不法经营者借机哄抬价格、扰乱市场价格秩序。
“针对熔喷布市场价格异常波动,市场监管部门迅速行动,坚决查处哄抬熔喷布价格的’市场黑手’,坚决斩断扰乱市场价格秩序的利益链条。”陈志江透露,一方面,采取突出重点、解剖麻雀的方式加强市场调查。3月5日,市场监管总局印发《关于开展熔喷布价格专项调查的紧急通知》,部署江苏、浙江、河南、山东、广东等8省份对熔喷布生产企业开展专项调查,集中力量优先办理熔喷布价格投诉举报,对涉嫌违法的坚决依法查处。
另一方面,抽调骨干力量组成两个专案组,会同公安部门联合查办有关案件。深挖线索,依法查处哄抬价格违法行为的事实。目前,市场监管总局已摸排到2条线索,查办5起哄抬熔喷布价格典型案例。
此外,市场监管总局还主动与有关部门和相关行业协会进行沟通、协商,全面了解熔喷布企业的分布和生产情况,针对熔喷布企业地域分布集中特点,对重点省份开展市场调查,全面了解上游原材料企业的基本信息,组织相关省份市场监管部门核查线索。
陈志江强调,对查实存在价格违法行为的企业和个人,市场监管部门将从重从快从严予以查处和打击,构成犯罪的,移交公安机关追究刑事责任,坚决维护疫情防控期间的价格秩序。
疫情防控药品质量状况总体良好
据了解,在疫情防控期间,很多药物进入临床治疗患者,这些药物质量是否进行专门监管?是否出现不良反应?
国家药监局药品监管司司长袁林回应称,国家药监局对疫情防控用药进行了专项抽检。截至3月11日,全国各级药品监管部门共组织抽检疫情防控用药4433个批次,已完成其中2532个批次检验,总体合格率达到99.88%。
国家药监局对全国在用的药品(包括国产和进口药品)进行实时不良反应监测。袁林说,国家药监局针对新冠肺炎诊疗方案中推荐的产品进行了专项部署和重点监测。“截至目前,监测系统尚未收到新冠肺炎治疗药品不良反应的群体事件报告,也没有发生明显的药品不良反应的风险信号。”
与此同时,组织药监系统对药品生产企业和相关经营企业进行大范围监督检查。派出督导组对重点省份的生产经营企业开展督导检查。
袁林指出,从相关数据及监督检查和督导情况来看,目前全国疫情防控药品的质量安全总体状况良好,药品质量有保障。
全国30万个到期证件自动顺延
在疫情防控的特殊时期,为满足疫情防控需求,防疫物资生产企业最大限度地发挥产能,一些企业紧急复工复产,原有的生产节奏被打乱,也有部分口罩企业短时间内迅速完成扩产转产,给安全生产带来挑战。
“特别是酒精、双氧水等消杀类产品本身就是危险化学品,这些企业对生产装置设施的运行、安全管理等工作都是十分严峻的考验。”应急管理部安全基础司司长裴文田说,为此,应急管理部多措并举,全力做好疫情防控物资生产企业的安全服务和监管工作。
据裴文田介绍,应急管理部出台服务推进复工复产八项措施,从到期证件自动顺延、行政审批网上办理、简化复工复产手续等方面支持企业复工复产。
据统计,截止到3月9日,全国对已到期的约30万个高危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的证书自动顺延。
“强化事中事后监管。”裴文田说,全国组织1655个安全服务组,深入1096家口罩、酒精、消毒液等疫情防控物资生产和储运企业,针对易燃易爆的特点,点对点开展安全风险隐患排查7100人次,“一厂一策”开展安全指导服务。
裴文田指出,同时,充分利用危险化学品安全风险监测预警系统和隐患排查治理系统等信息化手段,监督指导企业落实安全生产的主体责任。
此外,全力做好返岗人员线上培训、原材料厂家对接、安全风险防控等支持工作,确保疫情防控物资生产企业有序安全生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