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展改革委副秘书长高杲介绍说,针对疫情影响,各地区各部门普遍实行“全天候”网上收件、“及时推送”并联审批、“零等待”网上出件等办理模式,开通应急审批绿色通道,及时纠正不合理的人流物流管控措施,支持企业复工复产达产。
与此同时,推动线上线下融合发展,鼓励共享经济、平台经济发挥优势,促进线上问诊、云办公、在线授课、无接触配送等新模式快速发展,助力疫情防控,帮助中小微企业脱困。
高杲强调,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会同有关部门和地方,在加快推动已出台政策落地见效同时,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动“互联网+”,促进“双创”深入发展,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努力减轻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
创新监管方式提高监管效能
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是当前的紧迫任务。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副局长孙梅君介绍说,市场监管部门着力纾困解难,帮助企业复工复产。
针对疫情防控期间企业在产业链、供应链、资金链、物流链等方面存在的困难,出台《支持复工复产十条》;会同发改委等六部门出台《关于应对疫情影响 加大对个体工商户扶持力度的指导意见》,帮助个体工商户应对疫情冲击,支持多渠道灵活就业,解决个体工商户恢复营业的问题。
孙梅君说,“同时,着力监管执法,维护公平有序的市场秩序。”针对疫情期间个别不法分子哄抬口罩、熔喷布、额温枪等价格,发“国难财”、赚“黑心钱”,市场监管部门会同公安机关严厉打击,曝光10批典型案件,形成强大震慑。同时,加强“米袋子”、“菜篮子”食品的安全监管,及时排查风险隐患,严查制假售假和乱涨价的行为,维护市场秩序。
此外,市场监管部门还着力深化改革,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推进简政放权,便利市场准入,简化产品审批,压缩企业开办时间;创新监管方式,在“严管”当中实现“巧管”,提高监管效能;推进“互联网+”监管,为市场主体提供便利。
孙梅君表示,通过“放管服”综合施策,极大激发市场主体的活力和社会创造力。
推进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大数据、远程医疗、电子商务、移动支付,数字经济在本次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发挥的作用显著。同时,“云办公”、“健康码”、“在线教育”等,也越来越被接受。
“未来一段时期,数字经济将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引擎,各行业各领域数字化转型步伐将大大加快。”国家发展改革委高技术司司长伍浩坦言,要看到,当前不少企业转型中存在一些问题,特别是有的中小微企业还面临“转型是找死、不转是等死”的困境。
伍浩分析原因说:有的转型能力不够,“不会转”;有的转型成本偏高,“不能转”;有的转型阵痛期较长,“不敢转”。
伍浩指出,就此,发改委将开展数字化转型伙伴行动,强化区域型、行业型、企业型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等公共服务能力建设,通过搭平台降低转型门槛,解决“不会转”的难题。
实施好“上云 用数 赋智”行动,解决“不能转”的难题。所谓“上云”,即探索推行普惠型云服务支持政策;所谓“用数”,即在更深层次推进大数据融合运用;所谓“赋智”,即加大对企业智能化改造支持力度,特别是推进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
伍浩说,为解决“不敢转”问题,将探索打造跨越物理边界的“虚拟产业园”和“虚拟产业集群”,支持建设数字供应链,带动上下游企业加快数字化转型。同时,支持互联网企业、共享经济平台建立“共享用工平台”、“就业保障平台”等,发掘发挥企业间协同放大效益,打造传统产业服务化转型的新生态。
严禁向企业收取复工复产保证金
疫情发生以来,为缓解疫情对广大企业和人民群众的影响,各部门和地方迅速出台很多优惠政策、扶持措施。但有企业反映,有的政策如果想享受,则面临流程复杂、手续繁多。
对此,高杲回应说,有些政策出台比较急,在实施细则上可能考虑不周到;而且,申请支持的服务对象面广量大,疫情期间沟通不畅,客观上影响一些政策的实施。
高杲透露,最近中央专门派出复工复产调研组到各地调研,其中一项重要任务就是了解复工复产和前期政策在执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帮助和协调地方、解决企业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高杲强调,下一步,发改委将不断完善和调整政策,结合“放管服”改革推动各项助企惠民政策落地见效。
一是简化办事手续。梳理复工复产需要的各种手续、程序、审批事项,对于法无据、不合理、不合时宜的加快清理。确有必要的,要统一办理标准,明确责任部门、办理时限、所需申请材料等,防止出现层层加码、互为前置、循环证明等现象,坚决制止以防控疫情为名擅自增设、变相设置行政许可等行为。
二是加快推动“一网通办”。梳理一批与企业复工复产、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高频事项,率先实现全程网办。积极推动政务数据共享,进一步减免手续、简化流程。依托各级政务服务网、手机App、微信等平台,建立支持企业复工复产专区专栏,公开发布防控疫情期间企业可享受的优惠政策。
三是清理不合时宜的临时管制措施和不合理的证明、收费等规定。清查防控疫情期间出现的各类违规收费,严禁向企业收取复工复产保证金。鼓励地方探索推广“企业管家”、“企业服务包”等举措,主动靠前服务,帮助企业做好复工复产用工、原材料、物流、资金等要素保障,促进企业尽快恢复正常经营,恢复和稳定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