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发生后,全国各地和军队系统派出最强医疗力量。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局监察专员郭燕红透露,在支援湖北医疗队员的4.26万名中,护士有2.86万名,占比近70%。从年龄看,80后、90后占护士总数的90%,其中90后护士占比达40%。
郭燕红说,从专业来看,包括重症、呼吸、感染等专业的护士,她们在一线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方舱医院轻症护理方面,她们严密观察病情,特别要防止向重症转化;在重症方面,很多病人不能自理,为基础护理工作增加很多难度,机械通气患者还需通过俯卧位通气提高氧合,增加了护理负荷。
“在战胜疾病过程中,不仅要有精湛技术,更应该给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力量。”郭燕红坦言,护士在新冠肺炎救治工作中,为提高患者治愈率、降低病亡率付出很多专业努力。
做好应对卫生需求激增准备
目前的数据显示,全球新冠肺炎患者的病死率超过武汉,并且还在不断上升,世卫组织对此有何建议?如何才能降低病死率?
对此,世界卫生组织驻华代表高力说,在疫情暴发最初,病死率较高,后续将出现下降,这在出现一种新发传染病时非常常见。
高力分析说,重要原因之一是当最初病例激增时,卫生系统已不堪重负,尤其是重病监护无法满足需求。
高力说,“我们看到中国各个省份成功使病死率出现进一步下降,取得了极大成功,降低了病死率,降低了医疗系统负担。”另外随着医务工作者和护士对此种疾病越来越熟悉时,他们也能够提供更高质量的救治。
高力强调,在致死率方面,目前有许多假设理论和不同解释,但从致死率分析对比得出有实践指导意义的结论是,卫生系统需做好准备,使其有能力应对在特殊情况下激增的卫生需求。
针对目前,有些国家的医疗机构承载能力逼近极限,世卫组织有何建议解决超负荷运转?高力说,这是每一个国家目前都面临的问题。对于那些尚处在疫情早期的国家(目前病例数增长依然较为缓慢尚未达到指数增长国家),应全力以赴准备足够数目的呼吸机和医务人员。
高力认为,各国团结合作非常重要,以支持卫生系统薄弱和卫生资源较少的国家。
高力指建议,学习中国“以省援鄂”、“以院援鄂”的成功做法,通过为湖北武汉提供医疗资源,提供必要的防护设备,派遣医疗队驰援武汉等。
高力还特别提到,中国一些本来尚没有疫情的省份,或者疫情虽已发生但病例数极低的省份,通过采取强有力的公众防护措施,这些省份病例数持续维持较低水平,这是公众预防措施抗击疫情非常理想的案例,值得其他国家借鉴。
高力说,新冠肺炎进一步凸显应加大对护理队伍的投入。当然,各国需要投资包括护理人员在内的整个公共卫生队伍,以便建设强有力的卫生系统。
充分发挥医疗与护理协调作用
中国护士在这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展示出过硬的专业技术、良好的心理素质,以及很强的责任和担当意识。
“在重症患者的密切观察和整体护理过程中,充分发挥医疗与护理的协调作用,切实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中华护理学会理事长、北京协和医院护理部主任吴欣娟吴欣娟介绍说,在总结湖北省重症患者临床护理经验的基础上,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重型、危重型患者护理规范》,明确新冠肺炎重症病区设置、人力资源管理及病情监测和护理相关措施等内容,从而实现护理工作与医疗工作的密切配合,特别是重视患者的基础护理、专科护理以及心理护理,有效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
吴欣娟认为,从最初对这个疾病的认识和了解,到后来形成科学、规范的护理标准,护理经验的总结特别重要。
据介绍,北京协和医院援鄂医疗队护理团队在精心救治患者的过程中,积极总结经验,制定一系列的护理相关操作标准,比如制定《新冠肺炎患者转入及转出重症监护病房护理标准操作流程》,对保障患者安全起到重要作用;进一步完善医疗队员集中驻地管理办法,保证了队员的安全。
此外,撰写出版《实用新冠肺炎的护理手册》,同时和国家医疗队的护理专家制定《重型、危重型新冠肺炎患者整体护理专家共识》。
吴欣娟说,这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护理指引不仅得到国内护理同行的关注,对规范新冠肺炎病人的护理工作起到很好作用,同时也为全球新冠肺炎的护理工作提供了经验支持。
建立疑难会诊和病例讨论制度
“截至4月6日24时,武汉的重症患者已从最高峰的9000多例下降到181例,救治工作取得显著成效。”郭燕红坦言,目前,重症患者救治工作还面临较大困难,如老年患者多、基础疾病重、病程迁延而且病情变化快,这些给救治工作提出更高要求和挑战。
郭燕红说,“为此我们将重症患者集中到高水平的医院,通过高水平的医护团队加强对患者的救治工作,集中患者、集中资源、集中专家、集中救治。”
与此同时,加强多学科综合治疗,特别是针对基础疾病比较重,合并两种以上基础疾病的患者,把基础病的治疗与新冠肺炎相关的器官支持和治疗结合在一起,发挥多学科团队专家作用。
“加强护理工作。”郭燕红说,加强对重症的护理,特别是针对老龄患者的护理工作,包括对病情的密切观察,各种治疗手段的应用,如气道护理、管路护理、俯卧位通气、血滤等。
此外,还将专家巡诊制度变为专家驻点指导,进一步提供专家力量支持,形成“一人一策”的个体化救治方案,提升救治水平;建立疑难会诊制度和病例讨论制度,通过讨论提出建议,不断优化诊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