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关于我们专业领域律所动态律师风采法律法规成功案例法律新闻联系我们
法律新闻
准确理解掩饰隐瞒犯罪所得“事前通谋”
发布日期:2016-07-21 09:10:20 作者:陕西德尊律师事务所

准确理解掩饰隐瞒犯罪所得“事前通谋”

2016年07月20日 11:14 正义网-检察日报   2015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5条规定,事前与盗窃、抢劫、诈骗、抢夺等犯罪分子通谋,掩饰、隐瞒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的,以盗窃、抢劫、诈骗、抢夺等犯罪的共犯论处。然而何种情形属于“事前通谋”,实践中存在较大分歧。笔者认为,对此可把握以下两点:

  首先,“事前通谋”要求在犯罪既遂前形成意思联络。法律只调整人的行为,而不调整人的思想。因此,“事前通谋”客观上应体现为一定的行为,而不是一种心理状态。具体而言,盗窃、抢劫等正犯和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的行为人之间应就犯罪后如何窝藏、转移、收购赃款赃物等进行相互沟通,达成意思联络的行为过程,实质是共犯故意的形成和外显。在行为外观上,表现为共犯之间的沟通联络行为;在认识因素上,不仅正犯认识到自己的犯罪行为将得到帮助犯的支持;而且帮助犯也认识到自己将为正犯提供帮助;在意志因素上,都决意参与共同犯罪,并希望或放任犯罪后果的发生。

  其次,将正犯与窝藏、转移、隐瞒赃款赃物行为人之间的事前联系不加区分地认定为“事前通谋”,会陷入重刑主义的泥潭。盗窃、抢劫、诈骗等侵财类犯罪行为人与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行为人的犯意完全不同,前者的犯罪故意是非法获取他人财物,而后者的犯罪故意是通过收购、转移犯罪所得、犯罪收益赚取利润,把客观上对侵财类犯罪的事后帮助,但犯罪故意完全不同的两个独立行为不加区分地认定为共同犯罪,属于典型的客观归罪。实践中常见的“盗销一条龙”案件中,一些侵财类犯罪嫌疑人往往同时联络若干收赃人告知有赃物出手,比如一名盗窃者同时告知收赃人甲乙丙自己将去盗窃,甲乙丙概括承诺予以收购,后盗窃者分别卖给甲乙丙,此时以“事前通谋”为由认为甲乙丙与盗窃者成立共同犯罪,对盗窃总额负责恐怕让人难以接受。若侵财犯罪的行为人事先透露了具体明确的犯罪对象,如金银首饰、车辆、铁矿石等,并且和收赃人就赃物价格、收赃地点、收购方式等具体的窝藏、转移、收购方式达成合意的;或者明知行为人有侵财犯罪前科,主动提出“买”东西,诱发或强化犯罪决意的,才应认定“事前通谋”,与正犯成立共同犯罪。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人民检察院)

编辑:sfeditor1

文章关键词: 隐瞒犯罪所得 赃物 盗窃 相关新闻

明知是赃款仍转移 男子构成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 

威远法院审理官某隐瞒犯罪所得收益罪一案 

明知是赃款仍助案犯转移3万元 构成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 

男子图便宜购赃车 因掩饰隐瞒犯罪所得被判罚金 

帮助送“赃”为换钱 构成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 

转移丈夫贪污款 妻子隐瞒犯罪获刑3年 

湖南省高院就掩饰 隐瞒犯罪所得出台新规 

湖南高院出台新规 隐瞒犯罪所得定罪标准提高至6千元 

宝应法院审理盗窃,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 

京口区法院审理丁俊斌盗窃、胡振顺隐瞒犯罪所得

 
  友情链接
声明:本网站所登法律法规及有关政策文件仅为学习参考,如引用,请以国家正式文件为准!
版权所有: 陕西德尊律师事务所 Copyright 2009-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20220046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