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诗城”奉节,5个来自不同地域、有着不同经历的青年汇聚到一起,驻守在重庆市奉节县人民法院第三人民法庭。他们因为一张乘坐溜索去村里办案的照片,而被称为“溜索法官”。送法下乡、巡回审判、定纷止争……5个年轻人扎根在这个偏远、艰苦的山区小法庭,将公平正义的阳光播撒向大山深处,谱写着各自的美丽青春。
巡回审判是生动普法
6月初的重庆市奉节县山区,阴晴不定。刚刚还是阳光明媚,转眼就是雨点纷飞。
从奉节县人民法院第三人民法庭出发,驱车近两个小时,便来到兴隆镇龙门村。因为刚下过雨,道路有些泥泞。顺着一条山路走下去,第三人民法庭庭长程政清与书记员王威、法警严辉找到了被告解诗万的家。
穿过一侧是猪圈的前院,程政清一行三人来到解家的后院,这里门庭外空间足够大。当天的巡回审判就选择在这里开庭。挂起国徽,拉开“巡回法庭”横幅,从屋里搬出方桌椅子,一场关于民间借贷的庭审就此开始。
坐在原、被告席位上的双方是远方亲戚。2014年,72岁的解诗万向原告借了2万元。他打算将居住的房屋进行宅基地复垦,用国家支付的补偿费用和借来的2万元到其他地方购买房屋。不料,因老婆生病住院,解诗万借来的钱都花光了。更不幸的是,由于政策原因,解诗万家的宅基地不能复垦,补偿款又化为泡影。此时,欠原告的钱,解诗万根本无力偿还。眼看两年诉讼时效就要到期了,原告便诉至法院请求被告偿还。
此次庭审进行了半个多小时。程政清在庭审后告诉记者,法庭考虑到被告解诗万已年过七旬,家庭十分贫困,没有其他经济来源,于是组织双方进行调解。庭审中,原告自愿撤诉。被告改日给原告另出欠条,重新约定还款日期。这样的结果,让解诗万一家松了一口气。
人民法庭是人民法院“基层的基层”,更是普法的最前沿。每次巡回审判,都是一次生动的普法活动。王威在日志中这样写道:“提高村民法治意识或许没有想象中那么困难,关键是要动动脑筋,用他们肯接受、易接受的方式去讲明一些法律和道理,一个人明白了往往会带动一批人明白,只要坚持不懈地说下去、做下去,终究大家都会明白”。
走乡串户跑路多
第三人民法庭位于三峡库区腹地奉节县兴隆镇,案件管辖包括兴隆、长安、龙桥、太和、云雾等5个乡镇,其中4个为土家族乡。这些地区大多山大坡陡、谷深路遥。
除了在解诗万家巡回审判的三人外,第三人民法庭还有审判员李明航和舒涛。这5名法庭干警均是“80后”、“90后”,平均年龄不到30岁。谁也想不到,这样一支年轻的司法团队,需要面对的是辖区内10万多村民们的司法需求。
“瞧这张照片,那是我在审理一起离婚案件,由于家庭环境特殊,他们家的小孩未来怎么办让我很牵挂。外出打工的妻子跟在家务农的老实丈夫离婚,这样的案件太多了。”舒涛打开法院编辑的《青年法官群像》画册,这里面保存了许多他和小伙伴们走乡串户的身影。
法官多跑路,群众才能少跑腿。送法下乡、巡回审判,这是第三人民法庭为村民提供司法服务的方式。从海拔200余米的沟谷到2100多米的大山之巅,他们将公平正义带进大山里,为平安发展夯实“法治根基”。
陕西小伙李明航,个子高,说话腼腆,但办起事来认真又严肃。王威给他起了个外号叫“跑哥”,因为他总是风风火火,雷厉风行。如何把法律术语转化成村民听得懂的话,这对于毕业于西北政法大学法学专业的李明航很有挑战。
“在山里当法官和在学校想的不一样,挨了不少莫名其妙的骂。”李明航说,有次给一位离婚案件的被告打电话,提前了解案情。谁知在表明法官身份后,对方张口就骂。他解释了这是法律程序,对方仍继续骂人。因为不会当地话,连争论的机会都很少。最后他只能采取发短信的方式进行沟通。“只有学好当地话,才能更好和他们交流。现在,别人说啥子已经麻(难)不到我了。”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针对山区交通不便、信息不畅通的现状,第三人民法庭将信息化技术运用到办案中,通过建立远程视频调解室、添置数字化巡回审判包等形式,全方位、多渠道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我们被叫做‘溜索法官’,其实溜索只是我们送法下乡的一种交通方式,现在也用得少了。”王威说。
法庭的夜空很美
第三人民法庭的“兄弟团”中,书记员王威年纪最小,活泼开朗。他人到哪里,笑声就跟着到了哪里。
王威家庭条件比较优越,被称为第三人民法庭里的“富二代”。“一开始到了这里,我也有点呆不住。”王威扶一下眼镜,嘴角露出浅浅的笑意。他的大学同学,有的出国前途似锦,有的留在大城市享受繁华,但像王威这样扎根基层的并不多。
“尽管别人无法理解,但我觉得每天都很快乐,也很满足。”王威告诉记者,初到法庭,他是庭内唯一的书记员、内勤与印章管理员。起初对业务还不熟悉,每晚都加班到凌晨一两点。一天晚上加班后,王威出门抬头看了看天,发现漆黑的天空中繁星点点,璀璨的星空如同一幅美丽的画卷。“原来法庭的夜空这么美!”在城里长大的他已经喜欢上了这个四合院样式的法庭。
“法律条文也许是枯燥冰冷的,但是如果能将村民的利益时刻牵挂在心,真心实意地付出,让司法变得更有温度,就一定能赢得他们发自内心的尊重与信赖。”审判员舒涛这样说。
在第三人民法庭,从冲突激烈的土地房屋纠纷到家长里短的婚姻家庭矛盾,从关系复杂的民间借贷到鸡毛蒜皮的邻里冲突,这些均没有引发“民转刑”等矛盾激化事件。
兴隆镇以旅游和特色效益农业为主,如果村民从事观光农业、烟叶种植和中药材生产,每户每年可有10万元的收入。奉节县兴隆镇党委书记赵崇刚告诉记者,随着地方经济建设加快,这里的房屋产权、林权等纠纷每年多达千余起,很多调解的担子都落在了第三人民法庭的法官身上。“5年来,我们生态扶贫搬迁近千户人家。第三法庭在这里不仅维护了经济社会秩序,更是用公正判决引导地方发展。”
据统计,近3年来,第三人民法庭共处置化解各类矛盾纠纷3000多件。其中,审结案件1600多件,3名审判员人年均结案近180件,平均每2天1件,案件调撤率在七成以上,服判息诉率高达98%。
编辑:sfeditor5
文章关键词: 法官 法庭 人民 大山 溜索 相关新闻
溜索法官10年穿梭水云间
“溜索法官”深山送法记
“溜索法官”:将法治送进大山的年轻人
奉节“溜索法官”将被搬上广播剧舞台
执行法官巧执行 以房抵债促执结
桐城法院“张诚法官工作室”正式成立
东兴法院:执行法官跨省扣车 全力保障当事人权益
从律师和法学专家中公开选拔法官、检察官的几点思考
雨湖:执行法官以情感人化解陈年旧案
法官拘传老赖 让“铁公鸡”拔毛 克山法院:面对面调解 心对心劝导 法官耐心化解矛盾暖人心
特色司法服务月 家事法官远赴千里化纠纷
屯邻担保追偿引发矛盾 法官耐心调解化解恩怨
依安县法院召开返赃会 法官现场破解骗子骗术
泰来县法院:法官明察秋毫 当事人抒发心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