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关于我们专业领域律所动态律师风采法律法规成功案例法律新闻联系我们
法律新闻
最高法大力推进民族地区双语法官培养
发布日期:2016-08-26 10:26:55 作者:陕西德尊律师事务所
法制网8月25日电  8月24日上午,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在甘肃舟曲召开的民族法制文化与司法实践研讨会上指出,要大力加强民族地区双语法官队伍建设,着力解决民族地区人民法院双语法官短缺问题。
 
    近年来,随着民族地区经济社会不断向前发展,人民群众通过司法维护权益的意识普遍增强,法院受理的民汉双语案件数量大幅增加,双语法律人才短缺问题日益凸显,成为推开民族地区法律之门的一大关键。
 
    对此,最高法审时度势,创新推出双语法官培养“千人计划”,在包括甘肃舟曲在内的多个地区建立高标准民族法官培训基地,扎实推进双语法律人才队伍建设,至今已培养出一大批优秀双语法官,在民族地区切实发挥了便民高效司法的重要作用,极大地彰显了当代司法人文关怀,有力地维护了民族团结。
 
    双语法官培养势在必行
 
    甘肃省法官学院甘南分院副院长何子君告诉《法制日报》记者,像“缓刑”等法律术语,由于在藏文里找不到完全对应的释义,不懂法的翻译人员很容易将其解释为“把人放了”.
 
    身为一名藏族同胞,何子君对当前民族地区双语法律人才短缺问题的理解也更为深刻。
 
    何子君说:“尤其是牧区一些藏族群众,很难用汉语进行正常沟通,曾经有个藏族兄弟酒后过失杀人,报警时竟错误地将‘我杀了人怎么办’表达成‘我杀了人怎么样’,引发极大误解。”
 
    何子君注意到,在很多藏族牧区,由于语言沟通不便,大量藏族群众即使遇到法律问题,也很少会到法院等司法部门反映情况,由此导致矛盾问题越积越深。
 
    以甘肃为例,有甘南、临夏两个民族自治州,7个民族自治县,少数民族人口240万,民族自治地方占全省面积的39.8%.虽然地处民族地区的法院共有26个,干警1300多人,但在3年前,整个甘肃能够承担开庭口译和法律文书翻译的还不到10人。
 
    据介绍,甘南的迭部林区是全国九大重点林区之一,居民80%以上是藏族群众,迭部林区基层法院审理的案件70%以上为涉林案件,被告人大多都是林缘地区不懂汉语的农牧民。
 
    至今,迭部林区法院院长杨华晖仍是该院唯一的藏汉双语法官。 30年来,她一边审理案件,一边进行关键法律术语的翻译,遇到完全不懂汉语的当事人,杨华晖只能以翻译的身份出庭,她实在脱不开身的时候,就只能花钱请翻译。
 
    双语法律人才严重短缺,导致事实认定不准、法律适用困难的事例较多,已然成为制约民族地区法院审判事业发展的瓶颈。
 
    而用本民族语言文字进行诉讼,是宪法赋予少数民族群众的一项基本权利。宪法第134条明确规定:各民族公民都有用本民族语言文字进行诉讼的权利。
 
    2013年年初,甘南州夏河县、碌曲县人民法院分别对两起故意杀人案公开开庭审理并当庭宣判。庭审中,法庭为被告人提供了藏语翻译,保障了少数民族群众“用本民族语言文字进行诉讼”的权利,审判效果良好。
 
    此举充分说明,只有建设一支高素质双语法律人才队伍,才能更好地推进民族地区审判工作不断向前发展,更好地保障民族地区群众的合法权益,更加有力地维护民族团结。
 
    最高法多举措努力推进
 
    2013年10月,经过一番缜密筹划部署,最高法出台《关于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人民法院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第一次明确提出双语人才培养目标。
 
    从那一年开始,最高法在经费预算中增设“双语法官培训专项经费”项目,每年拨出专款委托相关高级人民法院举办双语法官培训班。
 
    2015年4月,最高法与国家民委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民族地区民汉双语法官培养及培训工作的意见》,并召开双语法官培养培训工作座谈会,要求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民族地区民汉双语法官培养及培训工作,着力解决民族地区人民法院双语法官短缺问题。
 
    意见提出,要逐步建立起一支政治立场坚定、业务素质过硬、数量比较充足,能够满足民族地区审判工作需要的双语法官队伍。到2020年前,共培养出双语法官1500名,每个民族地区法院力争培养4名左右的专家型双语法官。
 
    至此,扎实推进双语法官人才建设的“千人计划”正式实施。
 
    最高法印发通知,要求各级人民法院特别是民族地区法院要深刻认识双语法官培养及培训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采取有力措施确保完成意见确定的各项工作任务。
 
    加强双语培训基地建设是其中一项重要工作,最高法在内蒙古、甘肃、新疆、青海、西藏、贵州等地区设立了双语法官培训基地,要求双语法官需求量较大的少数民族聚居地区法院,也应依托当地省级法官培训机构或高等院校,建立双语法官培训基地。
 
    根据最高法的统一部署,相关民族地区高级人民法院根据审判工作需要,组织编写针对性、指导性强的培训教材、教学参考资料和双语法律词典。
 
    在此次研讨会上,最高法提出,当前人民法院信息化建设进入转型升级阶段,正在加快建设人民法院信息化3.0版,接下来将进一步加强民族地区法院信息化建设。根据少数民族群众需要,在软件研发、信息公开、信息查询中采取建立双语查询系统、设立双语公开屏、双语法律文书上网等方式,促进法院信息化建设与民族语言的有机结合。
 
    破解双语法官短缺难题
 
    近年来,最高法组织指导民族地区相关法院,通过设立专项经费、委托培训、编写双语法官培训教材、建设双语法官培训基地等一系列措施,不断加大双语法官培养培训力度,培养了一批高水平、能够熟练使用汉语和民族语言审理案件的双语法官。
 
    最高法政治部宣教部部长叶健介绍说,2013年以来,最高法每年都与国家民委联合在西南民大、西北民大、中央民族大学等民族院校举办双语法官培训班,累计培养了两百余名双语法官骨干人才。
 
    白龙江畔、拉尕山下,坐落着一组极具藏乡风情的建筑——甘肃省法官学院甘南分院。
 
    何子君告诉记者,甘南分院是全国建立的第二个以藏、维吾尔、蒙古、哈萨克等民族语言文字培训工作为主的民族法官培训基地,其建立初衷便是培养少数民族地区双语法官,破解甘肃双语法律人才短缺的困境。
 
    据介绍,甘南分院建成3年来, 已先后举办全国藏区法院院长培训班、全国法院少数民族地区法院基层人民法庭庭长培训班等各类培训班61期,参训学员6800多人,共培养政法系统双语类人才111人。
 
    何子君说:“全省双语法官已经从原来的不到10人,增长到如今的77人,其中还有专家型法官18人。甘肃破解双语法官短缺难题的行动,已经取得初步成效。”
 
    走进甘南分院的图书和电子阅览室,书架上摆放的10部藏汉双语法律教程格外引人注目。何子君自豪地说:“这套教材是由甘南分院自主编撰出版的,填补了国内藏汉双语法律培训教材缺失的空白。”
 
    索南扎西是甘南州卓尼县人民法院一名藏族法官,他参加双语法官培训时,使用的正是这一版教材。
 
    索南扎西说:“专业的教材加上老师细致耐心的授课,让我很快掌握了大量藏汉语言互译的方法和技巧,此后再进行两种语言间的切换更加轻松自如,也更准确到位,不仅为我的工作带来极大便利,也让很多藏族群众拍手叫好。”
 
    如今,索南扎西已成为一名合格的双语法官。他注意到,自从他们这些双语法官成长起来后,辖区藏族群众再遇到法律问题时,不再闷到肚子里,更愿意来法院反映情况了,使各种矛盾纠纷得到更有效的化解,这种变化让索南扎西感到无比欣慰。
 
    更让索南扎西感到鼓舞的是,目前还有更多双语法律人才正在接受培训,未来当他们全都走上工作岗位后,无疑会为当地群众提供更加贴心周到的法律保障,在这种强大的司法人文关怀下,民族地区的整体司法水平将迎来一个质的飞跃。
 
  友情链接
声明:本网站所登法律法规及有关政策文件仅为学习参考,如引用,请以国家正式文件为准!
版权所有: 陕西德尊律师事务所 Copyright 2009-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20220046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