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对于宜昌的计生历史有过了解,相信并不会对这封公开信表示惊讶。一方面,即如公开信中所示,目前宜昌呈现超低生育水平,平均每个妇女生育的子女数不足1人;另一方面,宜昌的长阳、五峰两县,分别于2003年和2004年就推出了普遍二孩政策的试点,并没有出现预想中的生育率反弹。2015年,亦有来自宜昌的全国人大代表建议宜昌试点全面放开二孩生育。
但是,宜昌公开信,很容易让人想起1980年代,为鼓励“一胎化”而发出的公开信。正是有着上述历史背景,现在发红头文件呼吁二孩生育,又让人生出一种现实的荒诞感。
不难看出,宜昌卫计委以红头文件的方式,呼吁和鼓励生育二孩,是对人口生育现状的顺应与先行试点普遍二孩经验的回应。但实质效果,恐不容高估。
从不少国家的案例来看,社会生育率的提升并非易事,比限制生育率要难得多。典型如日本出台了一系列的鼓励生育措施,却至今未走出低生育率陷阱。这既与人口发展的自然规律有关,也与社会生育观念的转变和生养成本的提升有直接联系。换言之,要提升社会生育意愿,仅仅呼吁是远远不够的,也不是发红头文件就能解决的。
宜昌的人口生育形势,其实并不具备特殊性,而是可以说,是当前我国低生育率现状的缩影。不管采纳何种统计口径,我国当前的整体人口生育率,都远低于正常人口更替所需要的水平。很可能,未来发出类似公开信的,宜昌并非是唯一一个。而隐含在其中的一条主线则应该得到更大范围和更高层面的回应,即中国的计生政策亟待更鲜明的从限制生育到鼓励生育的转变。
而问题的复杂性还在于,诚如专家所言,今天社会超低生育率的形成,还并非简单是生育政策限制的结果。这决定了鼓励生育,若仅仅只是对计生政策松闸,效果将很有限。推进计生部门的服务转型,对生育行为进行正名,提升社会福利保障水平,都应有系统性的优化。而鼓励生育,更不容只局限于“小气候”和特定群体。因为社会生育观念和行为的转变从来就非孤立的,它必须基于整个社会生育权利与福利保障水平的提升。与宜昌发公开信鼓励生育二孩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目前一些地方还尚未认识到低生育率对社会的负面影响,计生服务和全面二孩政策的配套措施都仍待加强,甚至出现过学校要求教师必须排队怀孕的现象。
从限制生育到鼓励生育,不该仅仅是态度的转变,更应是治理理念的升华。要将控制型的计划思维,导向对于生育权利和人口发展的服务思维,不能迷恋于红头文件的力量和作用,化解社会的生育焦虑,需要实实在在的鼓励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