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关于我们专业领域律所动态律师风采法律法规成功案例法律新闻联系我们
法律新闻
徐玉玉案促民法总则首次保护个人信息
发布日期:2016-10-31 14:17:16 作者:陕西德尊律师事务所

 作者:刘洋 来源:公号“錄音筆”(微信ID:recorder2016)

  作为中国缺失多年的《民法典》的统领篇章,民法总则草案于10月31日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进行二次审议。

  草案二审稿首次加入了保护个人信息的内容,这在以前的民事权利中从未涉及。

  “这也是人文关怀的一种体现。” 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委员、人民大学副校长王利明对《録音筆》(微信号:recorder2016)解释说 。中国民事立法体系的确常被诟病缺少人文关怀,专家学者们一直都在呼吁,王利明认为目前的草案已经有了不少体现。

  比如,草案对性侵未成年人诉讼时效起算的特别规定,对监护制度的修改,对利益的保护等。

  民法总则草案初次审议是在今年6月份。据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民法室统计,初审后,征求意见阶段共收集到65000余条社会公众意见,其中五分之一涉及到监护制度。对此,草案二审稿进行了多处修改。

  首次规定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

  保护个人信息从未在民事权利中提出过,此次相关条款被纳入草案二审稿。

  草案规定“自然人的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非法收集、利用、加工、传输个人信息,不得非法提供、公开或者出售个人信息。”

  今年以来,电信诈骗屡屡见诸报端。清华大学教授刚卖完房子,信息就被泄露,结果被诈骗1700多万元;山东一准大学生徐玉玉因接到诈骗电话而被骗走9900元后伤心欲绝,最终导致心脏骤停离世。

  王利明一直推动个人信息保护立法。他表示,个人信息的泄露十分普遍,已经成为一种公害,到了非治理不可的地步了。而严重的电信网络诈骗背后都存在个人信息泄露的问题。

  他介绍,迄今为止,全世界已经有90多个国家和地区制定了专门保障个人信息的法律,宣告个人享有个人信息权,甚至将个人信息作为一种基本人权对待,这也反映了个人信息保护的重要性。

  在我国,虽然2015年11月1日起实施的刑法修正案(九)明确规定了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其他方面也不乏相关规定,但总体上,对个人信息的保护仍很不够,需要从多方面予以加强。

  很多委员、部门和法学教学研究机构都提出建议,进一步强调对个人信息的保护。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律委员会经研究认为,个人信息权利是公民在现代信息社会享有的重要权利,明确对个人信息的保护对于保护公民的人格尊严,使公民免受非法侵扰,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具有现实意义。

徐玉玉被诈骗案,引发舆论对于个人信息保护的热议。徐玉玉被诈骗案,引发舆论对于个人信息保护的热议。

  未成年人遭受性侵诉讼时效自18岁起算

  2015年8月13日,广西百色市隆林各族自治县人王杰利用“百色助学网”性侵多名贫困女生事件被媒体曝光。同一年年底,宁夏教师性侵12名幼女案被曝光。

  根据中国少年儿童文化艺术基金会女童保护基金(以下称“女童保护”)的统计,从2013年到2015年的三年间,仅公开见诸报端的性侵儿童案件就达1035起。

  现实中,这或许只是冰山一角。而案件追诉期过短,曾经是被害未成年人索赔的绊脚石。

  此次草案二审稿对未成年人被性侵的诉讼时效起算做了特别规定,新增规定:“未成年人遭受性侵害的损害赔偿请求权的诉讼时效期间,自受害人年满十八周岁之日起计算。”

  法律上的时效制度既包括刑事追诉时效,也包括民事诉讼时效。

  过去,民事诉讼的时效通常为2年,即民事权利受到损害后,应自知道或应当知道之日2年内起诉或申请仲裁。未成年遭受性侵害这样的特殊情况同样适用普通诉讼时效。

  这在民法总则草案初审后,成为公众和代表关注的问题之一。

  接近立法的相关人士表示,有的代表、地方、部门和社会公众提出,受社会传统观念影响,不少遭受性侵害的未成年人及其监护人往往不愿、不敢公开寻求法律保护。尤其是农村留守儿童,受害人成年之后自己寻求法律救济,却往往已经超过了诉讼时效期间。

  王利明表示,这个问题在农村比较典型,尤其是留守儿童。

  据“女童保护”2015年的统计,被公开报道年龄的受害者中,0至7岁的有58起,其中受害者最小年龄为6个月大女婴。7至14岁的占到总量的70%。

  与此同时,草案一审稿中即已将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由2年改为3年,也就是说,按照草案二审稿,未成年人遭受性侵的民事诉讼时效为成年之日起3年。

  王利明表示,这一规定是为了更好地保护未成年人。目前这样规定基本没有问题,但他认为这是非常特殊情况,是否应写在总则中还有待商榷。

  兄弟姐妹纳入成年监护人范围

  监护制度是二审稿花了很大的精力和时间修改的一部分。

  此次草案调整了成年人的监护人范围,将“其他近亲属”纳入需要监护的成年人的监护人范围。

  上述接近立法人士表示,“其他近亲属”指的就是兄弟姐妹。

  他介绍,草案一审稿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成年人的监护人范围,只有父母、配偶、子女和其他一些人或组织,没有明确说兄弟姐妹。

  现实生活当中,特别是一些精神障碍患者,可能一生当中既没有结婚也没有生子,很多都是由兄弟姐妹行使监护职责。这些情况在农村有很多,城市里也有。

  “如果不写,很多兄弟姐妹可能就不履行监护职责。”他表示,为了维护被监护人的权力,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的家庭伦理道德,所以此次草案二审稿明确将被监护人的近亲属也纳入了监护人范围。

    恢复监护人资格必须为“父母”

  草案二审稿还特别增加了“临时监护措施”。王利明介绍,这是一个在人民法院撤销监护人之后,又没有找到新的监护人之前的短期监护措施。临时监护人的条件和程序,由人民法院来具体执行。

  被撤销监护人资格一般来说,都是监护人对被监护人有严重侵害,比如暴力侵害,毒打、性侵等。

  所以“安排必要的临时监护措施”是在法院未确定新的监护人之前,为了避免原监护人对被监护人特别是对未成年人造成进一步伤害。

  草案一审稿时,对于恢复监护人的规定争议很多。此次草案二审稿对此也进行了修改,进一步限定了可恢复监护人资格的条件,增加了必须是被监护人的“父母”、“尊重被监护人意愿”。

  草案二审稿条款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被人民法院撤销监护人资格后,确有悔改情形的,经其申请,人民法院可以在尊重被监护人意愿的前提下,视情况恢复其监护人资格,人民法院制定的新监护人与被监护人的监护关系同时终止。”

  王利明表示,“父母”和“被监护人意愿”已经起到了很大的限制作用,至于对“确有悔改”的判断和标准,也是由法院来具体操作。

  除此之外,监护制度还做出了一些修改。

  比如,将“子女对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父母负有赡养、照顾和保护的义务”这一条中,对父母“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限定删除。即无论父母有没有民事行为能力,子女都要尽到赡养的义务。

  比如,在遗嘱监护方面,在父、母遗嘱指定的监护人不一致时,由“以后死亡一方指定的为准”改为“应当尊重被监护人的意愿,根据最有利于被监护人的原则确定。”

 

     长按下面的二维码关注公号“錄音筆”

 

责任编辑:梁超 SN188

相关阅读

 
  友情链接
声明:本网站所登法律法规及有关政策文件仅为学习参考,如引用,请以国家正式文件为准!
版权所有: 陕西德尊律师事务所 Copyright 2009-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20220046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