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关于我们专业领域律所动态律师风采法律法规成功案例法律新闻联系我们
法律新闻
环境部要求对违法企业持续高压震慑
发布日期:2018-11-15 10:18:20 作者:陕西德尊律师事务所

 从12日开始的一场雾霾污染令入冬以来的京津冀大气污染形势变得异常严峻。13日夜间,生态环境部部长李干杰在河北省保定市连夜暗查企业落实空气重污染应急预案情况时要求,对违法企业持续形成高压震慑。

据生态环境部介绍,已向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山东、河南、陕西7省市政府发函,建议各地及时启动相应级别重污染天气预警,提前采取减排措施,有效减轻重污染天气影响。同时,北京等7省市的25个城市发布了空气重污染预警。就此次污染形成原因,清华大学贺克斌院士认为,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污染物排放量大是主要原因。

从11月12日开始到目前,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正在经历一次大气重污染过程,整体为中—重度污染,污染主要集中在北京、河北中南部和河南北部区域。截至14日10时,区域内北京、石家庄、保定等13个城市空气质量达到重度污染水平。其中,13日,石家庄PM2.5日均浓度最高达200微克/立方米;13日13时,邢台PM2.5小时浓度最高达289微克/立方米;13日,北京市PM2.5日均浓度为180微克/立方米,14日10时,北京市PM2.5小时浓度最高达249微克/立方米。

生态环境部今天透露,13日夜间,李干杰赴保定市的立普特焊业公司等实地检查企业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执行情况。他指出,目前京津冀及周边区域已进入初冬时节,天气渐冷,北方地区陆续启动冬季采暖,部分农村地区也开始自采暖,区域污染物排放量有所增大。

李干杰要求,重污染天气期间,各地要保持全天候、全方位高压管控态势。监管执法人员要全员上岗、全时检查,消除监管盲区;要加快构建遥感监测网络和环境监测监控平台。

针对11月12日至15日,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和汾渭平原出现的区域性大气重污染过程,生态环境部在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已经派出多个工作组开展环境强化监督,对发现地方落实应急预案不到位等问题,将及时要求整改,并向社会公布。

生态环境部透露,截至13日8时,河北省8个城市、河南省6个城市发布橙色预警,启动Ⅱ级应急响应措施;其他11个城市发布黄色预警,启动Ⅲ级应急响应措施,北京市于13日8时、天津市于13日12时启动应急响应措施。

就此次污染过程的形成原因,贺克斌指出,除了气象条件不利外,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污染物排放量大是主要原因。

他说,通过实施燃煤锅炉取缔、散煤双替代、散乱污企业整治、工业企业提标改造和重污染天气应急等大气污染治理综合措施,2017年以来京津冀及周边区域的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同比均显著下降。但是,由于这一地区聚集了大量的电力、钢铁、建材、有色、化工等高耗能产业,煤炭等能源消耗量巨大,柴油货车、非道路机械使用频度高,这一地区仍是全国污染物排放强度最大的区域。

“初步估算,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的SO2(二氧化硫)排放强度仍是全国平均的3.6倍,Nox(氮氧化物)和烟粉尘排放分别是全国平均的4倍和6倍。”贺克斌说,天津、唐山、石家庄、邢台、邯郸以及山东济南、淄博、滨州和山西太原等,均是污染物排放量和排放强度较大的城市。从污染物排放的行业分布来看,电力、燃煤锅炉、冶金、建材、柴油货车和非道路机械是主要的排污行业。

贺克斌认为,进入11月中旬以来,天气转冷,昼夜温差变大,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部分城市开始采暖,城市供暖锅炉和农村地区散煤采暖炉具逐步启用,各地燃煤污染物排放开始增加。他透露,据估计,京津冀及周边地区进入采暖季后,SO2排放增加近50%,一次PM2.5排放增加约30%,尤其作为PM2.5主要组份的有机碳排放增加近1倍。“因此,多种污染物高强度的叠加排放是推高本次污染过程中各地PM2.5浓度的重要原因。”

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王自发说,预计15日上午北京市污染状况逐步缓解,下午显著改善;15日夜间起冷空气开始影响京津冀南部城市。16日污染形势彻底缓解。

法制日报北京11月14日讯

(责任编辑:王丽)
 
  友情链接
声明:本网站所登法律法规及有关政策文件仅为学习参考,如引用,请以国家正式文件为准!
版权所有: 陕西德尊律师事务所 Copyright 2009-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20220046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