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储朝晖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程方平
《法制日报》记者 赵 丽
《法制日报》实习生 李文静
记者:有人认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级别相当高,意味着国家层面已经意识到学前教育问题的重要性,要求加大公办园和普惠性幼儿园的供给。
储朝晖:希望有更多民办幼儿园转变成普惠园,幼儿园不能以盈利为目的,这其中很重要的就是要确保经费投入,要确保普惠园的比重。
所谓普惠就是政府出资。普惠性缺失是由于之前政府投入不足,之前政府投入资金的70%多用在“示范园”“特色园”等财政资金支持的幼儿园建设中,70%以上的幼儿园没有财政资金支持,都是靠自筹。
程方平:同意此观点。导向正确固然重要,但在政策法律的规定上也应该可行。国家可以通过发放义务教育方面的教育券、出台对民办幼儿教育机构适当减免税收的方式支持普惠性幼儿园的建立。
记者:事实上,在“意见”发布之后,最多的声音是关注新政对于民办幼儿园的影响。对此,有人提出,挣钱不是问题,证券化上市也不是问题,问题更多在于监督机制尚待健全,整个行业尚不规范时面对巨大利益时出现了扭曲。人性和道德是靠不住的,终究还是要靠规范和制度、法律来解决问题。
储朝晖:仅靠道德或仅靠监督的手段都不是最佳的解决问题的方式。幼儿教育最好的状态是自然的发展状态——自然人自然地做有道德的事。但由于资金、师资、政府部门责任担当等问题,自然状态很难持续。长远来看,在学前教育领域建立健全的、法治的市场机制才是长久的发展方向。
程方平:制度再好、人的觉悟再高也会出现问题。比如现阶段,师范外的人员想要进入教育领域,只需要通过教师资格证的考试即可。人员素质综合化固然重要,但是教育岗位相关人员也应该对教材、教法、学生的心理等专业性问题有一定的把握。
记者:在读完新规后,也有人担心,学前教育新规是否能够实现既定目标,包括全国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85%,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公办园和普惠性民办园在园幼儿占比)达到80%。
储朝晖:按照新的目标,意味着未来两年的毛入园率要提高5%左右。这个速度,可能认为有点赶。目前,大家的担心造成了新的紧缺。紧缺指的是政府不办非普惠园、投入的财政资金不足、实际资源不够等因素,使很多家长被动地让孩子进水平不高、质量不好、难以满足孩子成长发展需要的普惠园,应该避免这种状况出现。
程方平:幼儿园从初办到成熟,教师水平与幼儿园自身的制度和文化间存在至少两三年的磨合提高时间,因此政策中的既定目标有点理想化了。过高的目标一方面是给各部门造成压力,另一方面会出现造假现象。公办园入学占比达到规定的50%,政府是否已经做好准备?普惠园入学占比达到80%,剩下的幼儿园该如何合理合法继续延续下去,都是值得商讨的。
记者:上述主要目标的实现,是否完全有赖于中央地方两级财政的全力支持,以及地方主管官员的重视程度?
储朝晖:很多国家的私立学校都由财政资金来补贴,比较高的达到80%,意味着私立学校经费的80%是来自政府的财政经费,而我国恰恰是另外一种情况,很多公立学校经费的80%都是靠收费获得的。规定中“普惠园占80%”的目标,有可能造成另一种状况:政府资金不足无力支持,将不是公办园的幼儿园挂了公办园的牌子,出现造假的情况。
程方平:上述目标不是纯硬件目标,并不是说财政资金到位了就能做好,教育方面问题必须按照教育规律来办。幼儿教育应该引导大众明白孩子的身心健康最重要。
记者:尽管我们希望在与上市业绩脱钩之后,民办园可以将收益更多用于自身建设,但其实这意味着要在相当程度上保障民办园的利润,也就是说,如果地方教育官员“一刀切”地让民办教育者失去经济上的动力,那么民办教育的退出是否将是必然?那么,对民办园的利润保障,是否也有赖于政府的资源投入力度?
储朝晖:要把握好度。目前确实有一部分幼儿园通过上市获得更多的资金,把幼儿园作为筹码圈钱。但大多数幼儿园的投资办园是通过自身资金的积累滚动来延续的。这类幼儿园为幼儿教育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在未来,各个地方政策执行者,尤其是在财政经费不足的情况下,应该给这类做出贡献幼儿园的存在及可持续的发展提供空间。
程方平:我觉得不仅民办园可以占多数,利用好家庭和社区也是很务实的方式。比如有教育能力的几个家长办“合作组”形式的幼儿园,在能够保障孩子的身心健康、基础学习习惯的前提下,即便不是太正规,国家也应该出台相应政策支持和进行专业化引导。
制定政策时要有民办园代表参加。行会是从业者的代表,在听证、提案的时候,要真正为民办园和“合作组”形式的“非正规”幼儿园说话。保障民办园的利润可以采取不同的投入方式。发放教育券也是一种投入方式,虽然形式上绕了弯路,但通过用户拿钱买服务,能够使老百姓和民办机构感觉到国家确实放宽了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