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国家发改委等18个部门联合印发的《加大力度推动社会领域公共服务补短板强弱项提质量 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行动方案》,到2020年,我国将基本实现基本公共服务能力全覆盖、质量全达标、标准全落实、保障应担尽担,实现非基本公共服务付费可享有、价格可承受、质量有保障、安全有监管。
其中,教育现代化取得重要进展,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0.8年;覆盖城乡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基本建立,人均预期寿命提高到77.3岁;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养老床位中护理型床位比例不低于30%;婴幼儿照护服务的政策法规和标准规范体系初步建立;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成,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旅游经济稳步增长,对国民经济的综合贡献度达到12%;群众身体素质稳步增强,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1.8平方米;家政培训标准化程度进一步提升,行业规范化建设进一步巩固。
近年来,社会领域公共服务投入不断加大,设施条件不断改善,但相对于群众多层次多样化需求,仍然存在供给不足、质量不高、发展不均衡等突出问题,托幼、上学、就医、养老等方面的服务质量和水平与群众期待还有不小差距,这既是现阶段社会主要矛盾的表现,又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也是潜在的巨大国内市场。
根据行动方案,到2022年,覆盖全民、普惠共享、城乡一体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不断健全,就近就便、高效快捷、便民利民的公共服务体验不断改善,政府保障基本、社会积极参与、全民共建共享的公共服务格局不断完善,社会关注的民生热点难点问题得到有效缓解,多样化可选择的公共服务资源更加丰富,潜力巨大的国内市场需求得到满足,广大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